云南中醫藥大學
時間:2023-03-06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網 址:https://www.ynutcm.edu.cn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雨花路1076號
郵編:650500
云南中醫藥大學簡介
學校成立于1960年,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昆明中醫進修學校,1960年云南中醫學院正式掛牌成立,是全國第二批成立的高等中醫藥本科院校,1986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16年成為云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2018年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同年更名為云南中醫藥大學,成為國家中醫藥臨床研究基地。學校秉承“崇德和合、博學敦行”的校訓精神,已發展成為以中醫藥為主體、民族醫藥為特色,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繼續教育和對外教育呈現良好態勢,醫、理、工、管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中醫藥院校。
學,F有呈貢和白塔(含和平村)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778.78 畝,總建筑面積33.42 萬平方米。
截至2023年2月3日,學校有全日制學生1.5萬余人。其中,本科生1.3萬余人,碩士研究生2275人,博士研究生32人,留學生181人。有11個學院、2個公共課教學部。有1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4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中醫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省級立項建設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25個本科專業,其中,4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2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云南八大重點產業引領品牌專業,200余項省級以上質量工程項目。有實踐教學基地140余個,其中,直屬附屬醫院2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3所,F有紙本藏書110余萬冊,是國家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
學,F有在職在編教職工851人,其中博士人數236人,占在職在編教職工比例為27.73%,碩士人數455人,占在職在編教職工比例為53.47%,學歷、學緣、職稱結構合理。有博士研究生導師1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員1人,全國名中醫3人,岐黃學者1人,青年岐黃學者1人,國家衛計委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人,全國中醫藥高校教學名師1人,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一層次4人、二層次38人,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員二等獎2人,云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員三等獎12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人,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1人、后備人才13人;技術創新人才4人、培養對象3人;云南省國醫名師4人、名中醫36人、榮譽名中醫32人;云南省中醫藥領軍人才及培養對象8人、云南省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及培養對象17人,云南省中醫藥后備人才26人;云南省優秀青年中醫4人;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內引才312計劃”1人、云南省第一期會計領軍人才(行政事業類)1人;全國中醫藥創新骨干人才培養對象3人、全國中醫護理骨干人才4人,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及培養對象11人,全國中醫臨床特色技術傳承骨干人才培養對象2人,全國中藥特色技術人才及培養對象5人,全國中醫藥特色技術傳承人才1人,全國西學中骨干人才培養對象1人,中醫藥國際化人才培養對象4人,全國中醫藥行業會計領軍人才及培養對象4人,全國青年檔案業務骨干1人,云南省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1人。聘請129名國內外知名教授和專家擔任名譽校長、客座教授、名譽教授。
60余年來,幾代名醫名家傾囊相授,潛心育人,培養了近7萬余名中醫藥專門人才。有的植根云嶺,造福桑梓,有的遠涉重洋,光大中醫,涌現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何梁何利獎獲得者朱兆云;旅法中醫專家、時空針灸創始人、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勛章獲得者朱勉生;軍中國醫名師寧亞功;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廣安門醫院原院長王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陳本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4年度影響力標兵人物王向明等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杰出校友。
學校聚焦民族醫藥、滇南醫藥、南藥研究三大科研集群,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中醫藥臨床評價研究中心1個,工程實驗室1個、公共科技服務平臺2個,省級創新團隊5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個。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2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及站點18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1個,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1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5個。學校學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推進校政、校校、校地、校企合作,打造“保健品化妝品第三方檢測、臨床評價研究、健康產品研發、中醫藥知識產權戰略運營中心”四大平臺,彌補云南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科研平臺短板。與省藥監局共建云南省中醫藥產業發展研究院、與省科技廳共同設立“云南省科學技術廳 云南中醫藥大學應用基礎研究聯合專項資金”,是云南省中醫藥政策研究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數據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省民族醫藥保護與產業發展研究基地。
學校建有世界唯一的中醫西學博物館;2017年7月,國家漢辦批準設立“孔子學院總部國際(西學)中醫文化推廣研究基地”。建有云南省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是國家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早在1990年就代表中國與西班牙合作辦學,建立了“加泰羅尼亞-云南中醫學院”,開創了中國中醫藥領域海外辦學的先河,被載入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60年史冊;成立“瀾滄江—湄公河傳統醫藥學院”,持續開展國際傳統醫藥人才培養。從2007年發起并連續主辦10屆“大湄公河次區域傳統醫藥論壇”;在此基礎上,學校又于 2016年、2018年、2022年舉辦了3屆“瀾滄江—湄公河傳統醫藥學術交流會”。先后獲批“中國-緬甸中醫藥中心”和 “中國—老撾中醫藥中心”2個國家級海外中醫藥中心。在中醫西學研究方面獨樹一幟,已連續舉辦10屆中醫西學國際論壇,為“中華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學校先后與30多個國家或地區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是商務部認證的“中醫藥服務貿易出口基地”、國家衛健委批準建立的中醫藥健康服務國際合作基地(云南)、云南省中醫藥國際教育基地、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已成為南亞東南亞區域最有影響力的國際傳統醫藥教育交流合作平臺。